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部门:
现将《广州市天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科协反映。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3日
广州市天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粤府〔2021〕76号)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穗府〔2022〕4号)要求,进一步明确我区“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方案。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
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各街道有效发挥大联合、大协作一体优势,面向基层、服务民生,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群众性科普品牌活动,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年群体、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水平仍然较低;基层科普力量薄弱,有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学传播的机制和平台建设还需加强;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经费投入有待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有待提高。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阶段。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强区、数字经济强区,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扩大开放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国际交流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助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支持国际合作专项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4项提升行动。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区夯实人才基础。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持续引进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3.支持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支持区内高校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支持区内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4.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统筹协调我区科学普及、科技创新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科技类特色中小学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全市性青少年科技活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及创客教育融合基础教育的实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
5.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元宇宙、新能源等前沿科学相关的素质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开展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安全健康意识。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支持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相关活动,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多种形式,加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
(二)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四自”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2.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面向产业工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信息技术、职业病防治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创先锋”评选推荐等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做好岗前培训,促进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提升。
3.广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开展全民数字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求学圆梦行动、“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家政培训、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
4.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动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渠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外卖、快递、直播、网约车、网约服务等新兴领域、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三)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内容、渠道途径、方式方法,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充实区专家技术协会力量,在社区、青少年科普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教育和科学决策能力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校(行政学院)院校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重点加强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
3.着力提升公务员科学素质。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健康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4.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入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做好电子政务领域新技术、新标准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的推广工作,注重培养基层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提升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等方面的能力。
四、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途径广泛、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6项重点工程。
(一)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推动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团队,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评价、聘用的参考条件。探索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实现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科普+产业”模式。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等依托科技资源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举办科普活动。加强与专业传媒平台、科普社会组织和民间科普资源单位的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引导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普展示馆。
3.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二)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整合,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多渠道推进数字科普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1.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产品开发,开展科普影视制作、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科普展品展具研发、科普动漫游戏开发、科普微视频和微电影创作、科普网站开发与维护、科普旅游等,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持续支持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科普剧大赛等活动,促进科学与艺术结合,生产适合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广的科普作品。做好优质科普作品的推介与共享服务。
2.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媒体传播。争取主流媒体支持,增加科普内容,加大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普工作人员的科学传播能力建设。鼓励媒体机构与科学共同体开展合作对接,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运用“科普中国”“科普广东”“科普广州”等资源,加强“科技天河”“科普天河”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构建科普资源集聚平台、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区、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和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法规。
2.创新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按要求推进我区科技馆建设,探索建设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小型专题科技馆和行业科技馆。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展教品创新研发,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提升科技馆服务功能。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加大特色科普展教品研发和共享。
3.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提升辖内科普基地建设水平,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更好发挥辖内各类单位开展科普工作的资源优势作用,增强科普资源供给。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风景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
(四)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级各类科普组织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纳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利用已有设施完善我区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开展全域科普行动。加强科普创新发展联盟建设管理。
3.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开展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科协会员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办好科普讲解大赛、天河科普大讲堂、科普研学、科普亲子活动等深受我区群众欢迎的科普活动,细分受众对象,优化参与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活动成效,提升品牌效应,提供更多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产品。
4.加强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团结、引导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责任,将科普成果和科普工作实绩纳入人才评价、绩效考核指标。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中小学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加强科技专家库、科普专家库和科普名师队伍建设。
(五)实施科普产业繁荣工程。
贯彻落实培育和壮大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加强科普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1.加强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加大对公益性科普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普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兴办各类科普文化产业。
2.推动科普市场化产业化。研究探索建设科普产业园。积极引入和扶持一批优秀科普企业、龙头科普企业参与,积极搭建科普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为扶持科普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加快推进科普展览、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玩具、科普旅游等科普产业发展。促进科普与教育、医疗、旅游等融合发展,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加强推动科普产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具有天河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
(六)实施科学素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丰富交流合作内容,增进文明互鉴,推动价值认同,提升开放交流水平。
1.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加强与国际知名科普场馆和科普机构的联系与交流,探索建立国际科普人才互访、引进国外优秀科普展教品等机制。开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计划,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2.丰富国际合作内容。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科学素质评测及研究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双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聚焦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命健康、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加强青少年、妇女和科技、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技人文交流。
3.促进“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利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和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探索科学素质建设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层面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活动、科学教师培训等人员交流和合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科协负责全区科学素质建设统筹工作,充分发挥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负责牵头制定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并加强对本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其他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分工,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建立健全机制。
建立健全科普动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专兼职科普人才和志愿者积极性,配合国家、省、市推荐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科学素质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适时对成员单位、各街道的实施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通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三)完善保障条件。
保障经费投入。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财政、税收政策,提倡吸纳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支持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理论研究。围绕有效应对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挑战,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开展科普对象、手段和方法等研究,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承担或参与科学素质行动有关任务所做出的成绩或工作量,应视同履行本职岗位职责,在单位或个人绩效考评时予以认可和计算。
附件:广州市天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任务分工表
广州市天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任务分工表
一、四项提升行动
项目
|
要点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
|
区教育局
|
区科协
|
2.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
区教育局
|
区科协
|
3.支持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
区教育局
|
区总工会、区科协
|
4.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
|
区教育局
|
区科工信局、团区委、区科协
|
5.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
|
区教育局
|
区科工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
|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
区教育局
|
|
(二)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
|
区总工会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妇联
|
2.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
|
区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
|
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总工会、团区委
|
3.广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
|
区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
|
区教育局、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
|
4.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
|
区科协
|
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金融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融媒体中心
|
(三)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1.实施智慧助老行动。
|
区民政局
|
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科协、各街道
|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
|
区卫生健康局
|
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协、区融媒体中心、各街道
|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
|
区卫生健康局
|
区民政局、团区委、区科协、各街道
|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
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区委组织部
|
|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
区委组织部
|
区财政局、区科协
|
3.着力提升公务员科学素质。
|
区委组织部
|
区科工信局、区科协
|
4.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
区委组织部
|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
二、六项重点工程
项目
|
要点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一)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
区科工信局
|
区教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协
|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
|
区科工信局
|
区商务金融局、区科协
|
3.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
|
区科协
|
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融媒体中心
|
(二)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
1.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
|
区科协
|
区科工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融媒体中心
|
2.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
|
区科协
|
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融媒体中心
|
3.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
|
区科协
|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
|
区科协
|
区发展改革局、区科工信局
|
2.创新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
|
区科协
|
区发展改革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住建园林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街道
|
3.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
区科工信局
|
区教育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住建园林局、区科协
|
(四)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
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
|
区应急管理局
|
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水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科协、区融媒体中心
|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
|
区科协
|
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团区委、各街道
|
3.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区科协
|
区科工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
|
4.加强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
|
区科协
|
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五)实施科普产业繁荣工程
|
1.加强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
|
区科工信局
|
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科协
|
2.推动科普市场化产业化。
|
区科工信局
|
区发展改革局、区商务金融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科协
|
(六)实施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
1.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
|
区科协
|
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团区委
|
2.丰富国际合作内容。
|
区科协
|
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妇联
|
3.促进“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
|
区科协
|
区教育局、区科工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团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