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专栏“好家风 代代传”新闻稿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9-03-07

编者按

    经过专家评审+网络人气投票,由广州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18年“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活动之短视频征选结果揭晓。《给爸妈的一封信》《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等10部短视频作品,从500多部有效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本次活动的“十佳”家风主题短视频。

    从今日开始,《广州日报》将开设“好家风 代代传”专栏,请“十佳”家风主题短视频创作者分享自己的好家风故事,通过传承弘扬这些至真至善至美的好家风,不断涵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推动新时代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迸发激荡。


【家风人物】:天河区税务局 李睿

 

英雄家庭三代人的“赤子心”

“明天数学考试你可不可以传答案给我?考完试请你看电影。”

“我说老同学,就凭我们当年拜把子的交情,就把我这批货免检了吧。”

“李处,您就行个方便呗,其他都好说。”

 当爸爸妈妈和儿子都面临考验,他们会各自做出何种选择?答案是:“不可以。”谨记长辈“坚守本心”教诲,这一家三口做出了无愧于心的选择。

 短视频《对国忠心 坚守本心》用2分钟拍摄出一个大家庭的浩然正气与好家风在祖孙三代间的传承。爷爷麦贤得是“八六海战”战斗英雄,奶奶李玉枝是全国道德模范,爸爸麦海彬、妈妈李睿在税务系统工作,视频中的“我”则是一个11岁的初中生。在2018年广州市纪委监委、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弘扬广州好家风”短视频征选中,经过十多万的网络投票,短视频《对国忠心坚守本心》跻身前十。近日,记者走近短视频中的的女主人公李睿以及她所在的天河区税务局,了解视频背后的好家风故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展现“战斗英雄”家庭的家风传承

天河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副调研员李睿是视频中的女主人公,也是“战斗英雄”麦贤得的儿媳,丈夫麦海彬和她一样都是公务员,儿子则在天河一所中学就读。短视频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他们一家三口身上的真实经历。她清楚地记得,当时读小学的儿子在拒绝朋友考试传小抄的要求后很不安,满腹心事地找她诉说,担心“这样做影响了同学的友谊”。“作弊是一件不守纪律、可耻的事,你拒绝他是在帮助他。”李睿及时给了儿子支持,让他学会明辨事理。这件小事被李睿记在心里,成了短视频创作的素材。“我和丈夫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被人用金钱、交情寻求开方便之门的情况。”李睿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回答从来都是“不”,因为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才是他们的本心,更是他们的家风。

提起她的家公麦贤得和家婆李玉枝,人们都知道这对模范夫妻的故事。“钢铁战士”麦贤得身负重伤浴血战斗、“中国好人”李玉枝精心照顾英雄丈夫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短视频《对国忠心坚守本心》的片名正源自于麦贤得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视频里家公说的‘你要对国忠心,坚守本心’这句话并不是准备好的。”李睿解释,家公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军人,常常把“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挂在嘴边,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改初心,一家人也都谨记于心。“儿子幼儿园的时候,我给他讲家公脑浆流出仍坚持战斗的故事,当知道这样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自己的爷爷身上时,儿子眼里都噙满了泪水。”李睿说,家公不仅影响了她这一代,更是儿子心目中的榜样,儿子做什么都想着不能给爷爷丢人,特别上进。

 

()主人公好家风:严律己、勤学习、孝长辈

严以律己、终身学习和孝敬老人是李睿总结的家风。她和丈夫都出身在军人家庭,也都在部队生活工作过,即使转变身份成为税务工作者,身上都还保留着军人严于律己的传统。家公麦贤得对李睿的影响很大,她给记者讲起两个细节,“尽管行动有些不便,每次家公喝完水都会把杯子放归原处;给小学生赠书法作品,他也总是写到满意才停下,有时一写就是一个下午。”耳濡目染之下,李睿对工作总是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她来到天河区税务局的时间并不算长,却从不因为自己是新人而放低要求,“力求落实,尽量做好”是她的行事风格。当了20多年兵,刚来单位时,李睿对税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开始觉得压力很大,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晚上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她就在书房陪着看书。“儿子觉得很纳闷,我就告诉他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即使是走出校园参加工作,没有所谓的期中期末考试,也不能放松学习。你看爷爷在家里也总爱看看书、练练字,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书,但他总能静得下心。”李睿说,儿子最崇拜爷爷,爷爷的言传身教最为管用。

8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从李睿嫁到麦家,每年的这一天,包括家公兄弟姐妹在内的整个大家族都要聚在一起为家公庆生。“这一天其实并不是家公的生日。”李睿告诉记者,老一辈多用农历记生日,到后来也不记得是哪一天,家婆就把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定为家公的生日,算是一种“新生”。如今,李睿一家三口在广州工作生活,家公家婆远在汕头,但到了这一天,全家都会请假回老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就像视频里所拍的,现在,一通视频电话是他们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方式。李睿介绍,儿子从小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祖孙感情很深,在广州总惦念要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通视频,问问“身体好不好呀”“最近学了什么呀”,“家婆之前不会用手机,还是儿子在边上手把手教的,对老人格外有耐心。”李睿认为,尊老敬老并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意识,而是亲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一个好的家风背后一定是一个有爱的家庭。

 

()天河区税务局:广泛开展“好家风故事”征集 强化亲情助廉动力

“通过拍摄短视频,李睿家的好家风在单位里得到广泛传播。”天河区税务局机关党委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天河区税务局高度重视“传承好家风 践行好作风”活动的开展,将开展“弘扬广州好家风”活动与税收中心工作、税务文化建设等全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局范围广泛开展“好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传承中国传统的好家训好家规,挖掘家风故事,增强好家风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干部职工学习和传承好家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亲情助廉的内在驱动,筑牢家庭廉政防线。

据了解,天河区税务局共征集“好家训好家规”45条、“好家风故事”18篇,通过线上发布宣传好家风故事、线下各部门学习讨论家风精神,在全局范围内形成重视家风、传承家风、践行家风的良好氛围,引导税务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重家风、守家规,不断激发推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现税收现代化干事创业的活力。

 


【家风人物】: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曾潇仪

 

爱岗敬业舍小家 女儿家信书大爱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分别是军人和警察,作为你们的孩子,我注定不能像其他小朋友拥有父母常陪伴身边的时候……”后来,孩子多次目睹父母的工作场景,幼小的她终于明白,“原来,你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能团聚,而牺牲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

短视频《给爸妈的一封信》通过女儿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讲述了女儿对父母工作从不理解到尊重,最终为之自豪的心路历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该作品成功入围2018年“弘扬广州好家风”短视频“十佳”。

日前,本报记者走近这封信中的一家三口,听他们分享视频背后感人的家风故事。父母作为军人和警察,需要他们陪伴守护的人还有很多,或许他们的时间无法留给孩子,但他们的爱却从未“缺席”。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女儿对父母职业认识变化的心路历程

    日前,记者在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见到了信的作者曾潇仪,这个瘦高个子女生有些腼腆,走出教室的时候,她身后的几个同学兴奋地直呼“班长,加油!”

在信里,曾潇仪说对爸爸妈妈说:“小时候,看到同学们的父母一同来接孩子,我却只能看到外婆的身影。在别的同学去公园游玩,你们却常把我丢在家中,甚至在我的生日,你们也没有回来,这些都使我感到委屈、伤心。”

“直到那天放学,在回家的路上,只见两个警察的身影隐约出现在远处,周围围堵着一群人。那个警察的身影像极了妈妈,我悄悄走近,只见一部三轮车翻倒陷入草丛。妈妈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听到围观者的讨论,我才知道,三轮车违规上路,侧翻倒地。妈妈刚好巡逻经过,把困压在车里的人救了下来。”

“看到妈妈温柔地呵护着怀里的婴儿,看到婴儿的母亲泪流满面向妈妈致谢。是的,我误解你们了。你们对一个别人的孩子都如此温柔、爱护,又怎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后来,我每当在电视上或报纸上看到军警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情况,我就想到了你们。原来,你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家能团聚,而牺牲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

“我再慢慢地长大,也慢慢地理解了,这是一种更博大的爱。正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慢慢地感染了我。所以,我也学会了爱,会帮助父母干家务,分担你们的劳累。等你们年迈,我会从你们手中接过那根接力棒,我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请你们放心吧!”

在所有参选作品中,《给爸妈的一封信》获得了几位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参与投票的网友亦表示“泪目,孩子太懂事了”“孩子三观超正”。“视频从孩子视角去理解父母的的职业,从开始的不理解、抱怨,到目睹妈妈在巡逻中热心救助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后慢慢理解,最后升华为因父母的职业而骄傲,体现了在良好家风及榜样力量的熏陶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给观众很强的感染力与冲击力。”广州市真光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方荣评委如是点评。

()特殊的亲子陪伴 深埋“担当” 的种子

“这封信写的就是我家的现实生活,我用了半小时一气呵成,我妈就帮我改了几个错别字”,曾潇仪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在她的成长记忆里,父母的亲子陪伴不是她“跟着妈妈上班”,就是她“在爸爸单位”。

“因为我们两个人的职业,决定了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和教育她。”父亲曾先生说,他“在部队服役26年,基本上不分白天黑夜;妻子是一名警察,现在还在路面执勤,不管是处理简单的交通事故,还是处置一些矛盾纠纷,我们时刻面对一种潜在危险。”

为了让女儿能够理解父母所从事的事业,放学后、节假日,夫妻两人经常轮流带着女儿上班。曾先生认为,“让她看到我们的战备和执勤,包括平时的训练生活,她自然就能慢慢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是对社会的一种担当。”

建军节、国庆节,曾潇仪去过爸爸单位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刚上小学不久,她曾和一个同学参加了爸爸部队的军训。“为期一周的军训很严格,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完成了所有的训练项目,没迟到,没请假”,曾先生言语中透着自豪。母亲梁女士换过几个警种,她工作过的所有辖区,女儿都曾跟她走过。

长年耳闻目睹父母工作的点滴细节,“他们的职业很伟大,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曾潇仪说,妈妈曾经是负责户政工作的警察,记得有一个冬天,妈妈下午下班后背着生病的她,去给一个老人送户口簿。“那天下着雨,很冷,妈妈就背着我站在街口等着”。

“孩子发烧,我要上班,就只能把她背到办公室。老人年龄大了,腿脚不便,又急用户口簿,我下班后就给她送到小区门口。”看到老人反复道谢,伏在肩头的女儿在她耳边小声说“妈妈,你做的事情挺有意义的”,这句话让梁女士心里涌出无限感动。因为延误就医,高烧的女儿最终住院治疗了相当一段时间,为此,梁女士一直十分愧疚。

一直在一线工作,梁女士不管多忙多累,她都想尽量把女儿带在身边。“我们不需要孩子有多大成就,只希望她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要有社会责任感;希望她学会快乐地学习和生活,面对困难挫折能一笑而过,不要得过且过,不要游戏人生。”夫妻两人的教育理念十分一致,“你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率先垂范。”

 

()女儿自觉自律主动为家分忧

曾潇仪今年就要小学毕业了,说起女儿的学习与生活,夫妻俩十分欣慰。“上小学第一天起,女儿回家自觉地先完成作业及复习预习;上学期间除新闻外,她不看电视,也不打游戏;周末她从不睡懒觉,她说‘白天要上兴趣班,睡多了就没时间做作业了’;曾经发烧住院要打点滴,为了不影响学习,她不顾自己血管太细,扎针不易,硬是请医生把留置针头从右胳膊换到左胳膊……”

孩子如此自觉、自律、独立的学习习惯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梁女士却坦言,“我们没时间,没怎么管过她的学业,全靠她自己,我们一有空就带她去运动,主要就是从性格上引导一下。”曾先生则把功劳全部归于妻子,“妻子下班回家就喜欢看书,基本不玩手机,在共同阅读中跟女儿分享为人处世的道理”;自己周末难得回家,也会推掉所有的社交,专心陪伴家人。

不仅学习很省心,曾潇仪还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分忧,在平淡而珍贵的日子里不断带给父母感动。“我妈身体不好,女儿周末会陪外婆去医院检查身体,平时会帮我密切留意外婆身体状况,提醒外婆吃药,还会叮嘱我给外婆买营养品补身体。” 梁女士笑言,“我妈有时候会感叹,外孙女比亲生女儿还亲”。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曾潇仪都会陪外婆聊天。她说,“近来外公身体不好,我又快期末考试了,外婆为了照顾我留下来,我很感动,那天早上看到她偷偷地抹眼泪,其实她也很为难,我就尽量陪伴、安慰外婆,让她不孤单”。平时,曾潇仪会帮助外婆做饭;周末,她通常能独立端出三菜一汤慰劳大人们,煎鱼、番茄炒蛋、香芹炒鸡、炒青菜、萝卜炖排骨……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 携手传承好家风

“看到这个视频,我们深受感动,孩子的懂事得让人心疼,我们也为有这么优秀的家长感到自豪。”在班主任老师罗玉娜的眼中,曾潇仪勤奋自律,对自己要求很高,成绩名列前茅,与师生相处愉快。“她的乐于助人甚至被同学写进了作文”“她当班长,大家都很服气”。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李菲表示,结合本次“弘扬广州好家风”活动的开展,学校在策划第三届家长节活动方案时,把家道文化作为主线,围绕“携手传承好家风家校融合新成长”的主题,策划组织了“制定好家规”“录制好家风”“诵读好家书”“传承好风尚”等四个板块的活动,广泛发动家长们积极参与。

“这是我校‘育心教育’的载体之一,也是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搭建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李菲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校发展成为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注入正能量,“让每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个家庭收获教育的成果”。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则是这个细胞的内核,只有小细胞健康发展,由其组成的大肌体才能保持良性运转。”李菲认为,持续组织“弘扬广州好家风”活动,每个孩子都在淳正家风的耳濡目染中逐步增强价值认同,有助于促进好校风,带动好社风,并向更广更深的层面辐射,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


v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

 

传关爱 睦友邻 “睦邻大使”传递关爱给身边人

 如今的大都市,被称作陌生人社会,许多人连隔壁居住多年的邻居都不认识,更不要说邻里互相帮助了。但在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白云恒福)的帮助下,广州的一些社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他们的号召下,100多位热心市民变身睦邻大使,定期探望独居老人,陪伴就医,帮忙买水果……通过一桩桩互相帮助的小事,把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好家风推而广之,昔日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又“复活”了。

    “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段视频征选活动中,反映白云恒福理念的短视频作品《关爱你我他》入选十佳。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图由受访者提供

 

()100多位睦邻大使帮助身边的人

 拄着拐杖的老人独自捧着苹果颤颤巍巍地回家,不料苹果掉地上了,一位邻居见状赶紧帮忙捡起苹果,另一位女孩也上前帮忙搀扶老人;两个小学生双手抱着矿泉水要进电梯,邻居帮忙伸手按住电梯开门键……

 白云恒福提交参评的好家风微视频中,这些场景无不传递着睦邻友好和关爱。白云恒福行政总监戴燕妮告诉记者,这一幕幕都是视频中演员们的本色出演,这些行为也都在他们服务的社区天天上演

 戴燕妮介绍,白云恒福在白云区和海珠区共设有6个社工站。几年前,在服务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时,社工们创新地采用了结对帮扶的做法。他们号召有爱心愿奉献的居民,组成睦邻大使,定期到独居老人家中探访,跟老人一同聊天,陪老人去医院就医,顺路给老人买点水果,帮忙给老人维修家电,给老人家里安装扶手等……这一桩桩小事,让社区里的居民们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

 现在,白云恒福已经有100多名睦邻大使,担任睦邻大使的居民既有退休长者,也有大学生,还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白云恒福社工张晓辉说,在睦邻大使中,有一位晚期癌症患者,他之前觉得生活很灰暗,但自从担任睦邻大使后,感觉像换了一个人,觉得每一天都是赚到的

张晓辉说,在同和社区,他们曾经帮助过一个视障独居老人。这位老人以前非常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对社会和家人都有怨言。但社工介入后,他的生活有了改观,居家安全也得到了改造。这位老人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他愿意在社工的陪伴下到小区里面走走,去菜市场买点菜,对社会和家人也没有了以前的怨言。

 

()睦邻、关爱、互助成共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大都市中,邻里之间都是陌生人,关上门来谁也不认识。社工们是怎么做到让社区居民打破坚冰,互相关怀帮助呢?

戴燕妮说,其实人人心里都有爱,也有帮助他人的愿望,但需要有人搭建平台,去激发它。一开始,他们会通过奖励的方式号召大家参与进来。我们在社区里搞活动,号召大家当睦邻大使,参与者可以通过服务时间赚取积分,再用积分去换礼品。但我们后来发现,睦邻大使兑换奖品后,都送给了他们结对帮扶的人。这让我们很感动。

在白云恒福的志愿者中,还有一个小女孩,已经当了5年的志愿者。她的家庭比较贫困,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她,曾经到社工站接受过“430课堂的帮助。社工们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感染了小女孩,她长大一些后,便也加入进来,当了志愿者,经常去帮助有需要的老人。

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是传统美德,也是重要的好家风,可以有助于家庭和睦相处;对有困难的邻居要关心和帮助,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戴燕妮说,“我们相信生命可以影响生命,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睦邻、关爱、互助成为一个家庭的家风,一个机构的使命,整个社会的共识,他们就一定会在我们的社区社会中生生不息。”

为了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个人,白云恒福还发起了一人一月饼的公益活动。每年中秋节,一面是低保家庭、环卫工等许多低收入家庭舍不得买月饼吃,另一面则是不少家庭有富余的月饼,不知道怎么处理。为此,白云恒福发起了一人一月饼的活动,号召大家将多余的月饼送给这些低收入家庭,传递关爱。后来,一些餐饮企业也加入进来,捐赠月饼。戴燕妮说,捐赠月饼其实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小的善举,可以让困难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也可以让助人者体会到关爱别人的幸福。

 

()自费设立社工机构传承“扁担精神”

广州市白云区供销联社党委委员程雪萍告诉记者,白云恒福是白云区第一家注册的社工机构,成立于200911月,由白云区供销社出资筹办。

在普通人眼里,供销社和社工机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机构,供销社为什么会建立社工机构呢?程雪萍解释道,白云供销系统早年是为“三农”服务,但随着城市化加快,白云区的许多地方已经从农村变成了城市。为此,他们将服务对象对准社区居民,设立了白云恒福。

程雪萍说,诞生于供销系统的社工机构,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服务城乡的宗旨使命。她说,早年,供销系统送物资下乡都要用扁担挑,用背篓背。现在条件改善了,但扁担精神却一直是供销社开展家风建设教育的标准。“这是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的体现,是一种珍贵精神的浓缩,它寓意着‘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包含着‘勇挑重担、负重前行’,蕴藏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之意。”

现在白云恒福已在广州开设了6个社工站。2018年,为了让广大农村也能同等享受到社工服务,白云区供销社拿出140万元在钟落潭镇、江高镇等农村地区设立了5家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由白云恒福负责运营。这些农村的社工站将近距离为农民提供为老、妇女、青少年等社工服务,农民也就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工服务。


【家风人物】: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树立清廉“家风” 当好“财政卫士”

    从猎德污水厂到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从内环路到广州地铁,从广州大学城到亚运城,广州每一个备受瞩目、关乎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背后都有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身影”。怎样才能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该中心通过全面完善的制度让清廉理念深入“家庭成员”心中:四壁有章法、心中有正气、行动有规范,才能担当起“阳光评审、财政卫士”职责,才能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近日,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短视频征选活动结果揭晓,该中心作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成功获评十佳优秀短视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

 

()创意:扩大“家”的概念 凝炼集体“家风”

他热爱工作以单位为家,却在一念之间经不住金钱腐蚀,跌入受贿被捕的深渊,戴着手铐的双手在颤抖……万幸的是,这只是主人公——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人员“李工”午休时的黄粱惊梦。然而,接下来的项目评审中他却遭遇了梦境中的场景:

“我们这项目工期很紧,企业压力也很大,您这结果越早出来,咱们风险就越小,这个项目你就按正规地去审,但这个时间排期是不是可以特别照顾一下?”项目方代表说完,以拿错文件夹要归还为借口,在其中夹带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

“你都说我把这儿当成家了,国有国法,家有家风,原则我必须遵守,也请您自重。”“李工”果断拒绝,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他为梦中自己的行为感到不齿,所以现实中更果断坚守“家规”。

这是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清正廉洁家风护”主题短视频所讲述的故事。“接到征选活动通知后,我们考虑怎样展现家风。说实话,我们天天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都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单位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干脆把‘家’的概念扩大。”短视频主创人员陈廷军说,这样的创意得到了团队的认可。

正因为此,该短视频的主人公并非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对评审中心集体精神的凝炼,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艺术形象。在视频所展现的单位“大家庭”中,主人公能收获“劳有所得”的喜悦,也能获得“能有所展”的机遇。然而,现实中,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往往会诱导出无数个“一念之差”,去挑战纪律、作风的底线。
  
“在我们身边,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基层人物如何能在大环境中坚持原则、坚持正道?怎样才能摒弃思想中的灰色地带?”陈廷军说,基于这样的思考,短视频着力展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单位“大家庭”的廉洁从业制度就是员工的“家风”承载。

()创作:奉行“勤俭节约”“家人”自导自演

打造廉洁自律的工作环境,一直是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廉政建设发展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奉行“勤俭节约”的精神,该部视频由“家人”自导自演,未有任何经费投入。

“这多亏了各位卧虎藏龙、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的‘家人’,有的同事一人分饰两角色,有的协调安排拍摄场景,有的帮忙借来道具……”据主创团队成员介绍,自视频征集通知下达以来,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便决定成立一支完全由本单位人员组成的创作团队。从剧本成稿、分镜脚本确定、演员出演、现场拍摄、拾音、服装道具到最终富有技术难度的后期制作,百分百全都由中心职员协调完成。

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与其他“家人”一起集思广益,反复打磨视频细节。“我们相信,通过各种创新的形式,能够营造更良好、更积极的政治氛围。”在主创团队看来,此次短视频征集制作活动激发了中心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使得“清正廉洁”的“家风”宣传更深入地融合进工作、生活。“评审中心的‘家人’们能从这份亲身参与制作、贴近现实的‘教育材料’中获得更鲜明生动的思想教育。”

短视频出炉后也的确成为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廉政教育材料”。201811月,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党总支以廉政建设大家谈的形式开展“清正廉洁 诚信公正”主题党日活动,其中一项议程就是集体观看《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短片。

()聚沙成塔:20年来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145亿元

从项目预受理、送审资料收集,到初审、复审、现场踏勘,再到评审对数、出具报告,最终档案归档、总结报告……在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尽管每天的工作看上去单调又重复,但职员们在岗位上依然兢兢业业。

作为一个拥有一百多名“家庭成员”的“大家庭”,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如何树立保持良好“家风”?据介绍,除了运用信息化建设等现代高科技实时动态监控、防微杜渐外,评审中心通过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法纪政纪学习、与当地检察院联合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小组、接受反腐一线教育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来治理职务犯罪的源头。

不单独踏勘现场制、业务分配随机制、无关不过问制、评审复核保密制……评审中心特地从评审预受理、任务分配、项目评审、双方对数、项目复核等关键环节入手,优化、完善了《十六项内控制度》,建立了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规程。可以说,《十六项内控制度》与《廉政十不准则》两个制度确保了队伍的纯洁性,练就了评审员不拖不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有一次,评审中心对某重点工程建设的一个打桩项目进行评审,光是资料就有十多箱。项目审核部接受了这项任务,工作人员对着厚厚一沓施工记录仔细查看时,发现很多页的施工记录有点蹊跷:除了填写的日期之外,施工记录的其他内容完全一模一样,像是复印出来的。而这样的资料让打桩工程量翻了一倍,这可是一个总价近3亿元的大项目。

“制度是效率和廉政的基本保障,我们就是要通过全面完善的制度来打造铁的营盘,通过铁的纪律制度来确保财政评审科学规范廉洁。”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专职党总支书记庄廷溱说,“我们做财政评审,是要用“量、价、费”三标准去衡量,按项目的实际功效和未来预设功能去测算,用科学的、法规的依据去说服送审单位。

据相关统计,2017年,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为纳税人节约了260亿元财政资金,相当于为广州每个户籍家庭节约了近9000元。从该中心成立至今近20年来,聚沙成塔,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145亿元,相当于去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的总额。


【家风人物】: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风雨同舟数十载  和睦家风代代传

    这位先生,你愿意和面前这位美女白头偕老么?”“我愿意!”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九对“新人”激动相拥。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是两鬓斑白,皱纹也悄悄爬上了脸庞,脸上洋溢的笑容却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之时。

    2017年起,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连续两年主办了“金婚银婚家风盛”活动,从全市钻石婚、金婚、银婚上百对的夫妻里挑出有故事、有代表性的夫妻代表,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家风故事,品读家书经典,传唱家风歌曲,解读家风载体,结合时代变迁的大背景,重温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爱情亲情,传承尊老爱幼、尽责担当的家庭美德。日前,市老龄委推送的短视频《金婚银婚家风盛》入围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十佳优秀短视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包容扶持携手一生

    能携手共度金婚银婚的夫妇,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那段物资贫乏的岁月。当年的婚礼比较简单,仪式也不完整。为此,广州市老龄办为参加活动的恩爱夫妻打造一个美好完整的婚礼:量身定制婚纱礼服、请专业化妆师负责装扮,拍结婚证照、婚车红毯环节一个都没有少。

    2018年重阳节前夕,九对耄耋老人穿上婚纱礼服、坐上婚车、迈上红毯,前面有花童引路,两旁有亲友欢呼鼓掌,空中飘下碎花,老人脸上露出真挚而幸福的微笑。仿佛让人看到他们回到了青春年华。他们在爱情最热烈的时候成就了美事,此刻重温幸福时光,也让参加活动的所有年轻人看到了父辈、祖辈多年来相扶相守沉淀下来爱情的深厚质感。

    72岁的冯兆聪和68岁的陆嘉斌已相濡以沫42年。由于陆姨的父亲是昆仑照相馆的老板,当年冯叔便以十盒黑白胶卷的钱作为礼金。“我在1983年脚部被严重烧伤,住了80多天医院,他细心呵护,不离不弃,那时候觉得自己真是嫁对了人。”陆姨略带娇羞地说。当年陆姨住院时正值酷暑,冯叔每天顶着大太阳,家、单位、医院三头跑,给陆姨擦身子、倒大小便,甚至感冒发烧了,还要坚持到医院照顾妻子。陆姨让冯叔别来了,他答:“我一天不来看看你,心里就不舒服。”

    72岁的温锦鉴和68岁的杜洁冰2018年步入了金婚。两人经亲友介绍认识,后来就一起去上山下乡了。下乡时期,鉴哥除了工作以外就是下田,回到广州后也是一天打两份工。鉴叔称,老婆在家里带着小孩也很不容易,自己能做就多做点。谈及夫妻相处,鉴叔说:“她说的那些,我听得进去的就听,听不进去的就算了。”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二人得以长相厮守的原因:宽厚、包容。

      

()美满婚姻的家风密码

    执子之手,共偕白首,每一对新人说出结婚誓词的时候,一定都会在心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走过金婚、银婚的老夫老妻们互相尊敬,互相扶持,风风雨雨携手相伴。当这样的画面真切地呈现在年轻一辈面前时,很多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广州市老龄办副主任罗湘告诉记者,参加活动的恩爱夫妻代表,全部都是在子孙的陪伴下前来的,有的甚至是四代同堂,所有的家庭都非常和睦幸福,晚辈孝顺。可见上一辈人的美满婚姻,是可以成为家风,代代相传的。家风是怎样形成的,不必刻意修文字、著文章,只需克己持身,亲自垂范。当一个家族的长辈引领出尊重、敬爱、和谐的氛围,家中的晚辈自然可以看到当中的力量,潜移默化。

    在活动现场,晚辈们都给老人们准备了礼物。有一位儿子给父母赠送了筷子,他说:“我们家是很朴实的,金银珠宝对我的父母来说也并不重要。第一双筷子送给我阿妈,她从小打到我大。筷子寓意着他们俩合力夹着我,让我长大到今天这个样子。”一席话把现场所有人逗得哈哈大笑,却又情真意切。老人怀里抱着小孙子,静静地听着父亲的讲述筷子的含义,互敬互爱的家风也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种子。还有一位小朋友,给外婆送了按摩器,他说:“外婆经常说筋骨痛,我送他这个按摩器,她就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按摩肩膀了。”

罗湘表示,所有金婚银婚夫妇在分享心得的时候,都没有提到物质因素。他们这么多年走过来,不是靠物质维系,而是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甚至有一些夫妻因为工作,两地分居多年。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不是困难。他们对这个家庭有一份责任,遇到再多的困难,也要携手趟过去。他们的经历对于现今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让老中青幼在好家风中感悟幸福真谛

    罗湘介绍,广州市“金婚银婚家风盛”活动已顺利进入第二年,在2017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更着重在金婚银婚夫妇的励志故事中加强纵深宣传,让好家风的传承再度升华。2018年的“金婚银婚家风盛”活动为期三个多月,充分利用广播、融媒等多种传播方式,广泛征集上百对金婚银婚夫妇参与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组织专业的记者、编辑,深入走访家庭,通过了解他们的相识经历、婚姻家庭和励志故事,并最终甄选出9对夫妇(4对金婚5对银婚),在922日的婚礼活动中亮相分享。每对金婚银婚夫妇都带着膝下的子女孙儿来参加,除了见证他们弥补当年婚礼的盛况,更通过现场分享,把平常不曾说不会说不敢说的话一一表白,场面极为感人,现场亲友无不为之动容,也让老、中、青、幼四代人深深领悟幸福的真谛。多家媒体对活动作大篇幅报道,阅读量和互动量都攀上高位,更形成了朋友圈的“刷屏”,社会效益突出,正能量满满。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罗湘表示,希望通过一年又一年的“金婚银婚家风盛”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营造尊老爱老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年轻人更理解幸福家庭的真谛。


【家风人物】: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

 

小事显教养  家风校风重传承

“平凡的早晨”有着哪些不平凡的细节?教师世家两代人,传承着什么家族传统和教育情怀?29年校史的背后,好校风与好家风如何同频共振?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选送的短视频《平凡的早晨》近日入选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十佳优秀短视频。日前,广州日报记者走进这所小学,了解好家风与好校风的背后故事。

/广州日报记者 方晴   /广州日报记者 苏韵桦

 

()平凡早晨不平凡,好家风在细节中

    这是一对母子的“平凡早晨”:出门前,妈妈为小男孩整理好红领巾,小男孩为妈妈扶正党徽;地铁上,妈妈言传身教,为孕妇让座,小男孩也学着为妈妈让座;走出地铁,小男孩顺手把矿泉水瓶投进垃圾分类箱;过马路时,司机主动停车礼让,母子二人微笑挥手感谢……“这对母子的言行举止,是千千万万家庭平凡早晨的一个缩影。我们认为,好家风,可以是古代先贤的传世家训,可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也可以是现代文明家庭的生活细节。”短视频《平凡的早晨》选送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校长王月霞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近日采访了在短视频中饰演母亲一角的四小老师唐明芳。在现实生活中,她有一个正在上高一的女儿。“我们为短视频拍摄准备了剧本,但情节都是从真实生活中来的。”唐明芳老师回忆,女儿第一年上幼儿园的时候,丈夫经常出差,所以她要抱着女儿坐公交车上幼儿园,“真的是每一回,都有人给我们让座,在碰到有需要的人的时候,我也会让座给他人。”所以等女儿年纪稍大的时候,不用妈妈提醒也会主动给他人让座。

    唐明芳老师坦言,“很多人会觉得,老师在学校教学生,回家教孩子也会有特别的心得。实话实话,自己作为家长也是言传身教而已,比如自己先让座,比如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半小时。”

 

()两代人四位教师,教师世家的家风传承

    记者在采访唐明芳老师时,还了解到一个教师世家的家风传承故事。“我的妈妈、姑妈、大伯都是教师。”据悉,唐明芳老师的妈妈是湖北省一所职业高中的省级优秀教师。当时,人们很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高学生,但唐明芳老师的妈妈从来不会,她总是尽心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乃至家庭问题。“1995年我们家装了电话,但我妈好像不是为了与我和哥哥沟通,而是为了更方便和学生家长沟通。”

    唐明芳老师的大伯是一名大学数学教授。在唐明芳初二时,大伯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课,其中一站在湖北省十堰市。“但那三天里,大伯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学校里抓紧讲课,而且不收一分钱,对方主动提供飞机票他也不要,说要给国家省钱,带着自己的行李坐火车。”大伯对唐明芳说,“人这一辈子不是为钱活着,我把我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让别人明白了。我就有成就感了。这种成就感比钱更重要。”在唐明芳报读大学时,这番话让她踏上了和自己妈妈、姑妈、大伯一样的职业道路,希望通过教书育人帮助他人。如今,她已经在教师岗位上20年了。

 

()好校风带动好家风,好家风营造好校风

    “立德树品,尚美育人”是这条短视频传递的思想内涵,也是送选单位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的办学理念。新华四小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花都区第一所省一级小学,现在在校学生接近3000人。校长王月霞相信,“学校在肩负起对学生教育职责的同时,也应对家长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导家长积极投身家庭文明建设,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青少年在好家风中浸润成长,提高家校携手育人的实效。”在四小组织的“警家校”护安护畅活动、“乐淘节”义卖活动、捐书捐衣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家长们踊跃参与的身影。

    在去年10月一个下着暴雨的早晨,新华四小门前的马路上,20位家长穿着红白色的义工制服、撑着雨伞,为来往车辆疏导交通,为学生们开车门打伞,在风雨中撑起一条安全“护廊”。“我们通过学校和班级的家委会,组织起‘警家校’护安护畅队。家长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认识到,个人在工作以外,也可以通过志愿活动回馈社会、创造价值。”

记者采访时,在新华四小的宣传栏上看到一张写着醒目黑字的红纸,这是来自高州市大井镇清垌小学的感谢信。2017年,新华四小的家长和学生曾自发将不再合穿的校服集中起来,捐赠给清垌小学的孩子们。2018年,该校发动全校师生向新疆手拉手学校和高州市大井镇清垌小学的孩子们捐献图书,此活动得到师生和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几天的时间就募集了两千多本图书。其中1600多本图书寄到新疆,另外的400多本图书寄到了高州。

该校每年组织“乐淘节”义卖活动,发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合作,将自制的手工艺品、家里的图书学习用品等拿到现场展示拍卖,筹得款项投入学校的“红领巾爱心基金”中,用于帮扶“手拉手”学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四小“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与校风,通过29年来培育的千千万万个学生,传播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将于明年踏入三十周年的新华四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不少学生的家长,自己也是四小的校友。去年922日,新华四小的一位校友兼学生家长,作为企业高管向母校捐赠了300本图书,还贴心地让学校师生自己挑选书目。

“四小的校友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回到母校就读,是对四小校风的认可,对四小‘立德树品,尚美育人’的认同。”校长王月霞告诉记者,“我们相信,好家风和好校风是相辅相成的,好校风带动好家风,好家风营造好校风。家风好了,校风好了,社会的风气也会更好。”


【家风人物】: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黄国雄

 

一家三代体育人  拼搏家风带领团队打翻身仗

    在“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段视频征选”活动中,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推选的视频作品《三代田径人》入选十佳。视频主角——44岁的的田径短跑教练黄国雄,已经和跑道结缘30多年。他的母亲在中学时期是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后来为了生计,没能继续跑步的梦想。黄国雄深受母亲影响,爱上了短跑。“跑步很辛苦,只有能坚持,爱拼搏,才能跑出自己的一片天。”自己的热爱,加上母亲的教诲,让黄国雄在这一行干了30多年,培养出了10多人次的全国冠军。在今年的广东省运会上,他更是和团队合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金牌数量比上一届多了6枚。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图由受访者提供

 

()母亲叮嘱爱拼搏才能跑出一片天

伴随着鸣哨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一天的训练又开始了。田径短跑教练黄国雄,刚带队征战完省运会和市运会,又密锣紧鼓地投入了新周期的训练。从1999年开始,这已是他执教队伍的第20个年头了,他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带他第一次走上跑道时的场景。

黄国雄是茂名人,母亲李伟坚在中学时期是校里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为了生计,排行老大的李伟坚毕业后进入工厂当起了质检员。

虽然没能当上专业运动员,但在生活中,母亲依然喜欢跑步。受母亲的熏陶,黄国雄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跑步。小学时有一次学校比赛,黄国雄被教练选中推荐到茂名市体校训练。一开始,家里担心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支持。但黄国雄很热爱跑步,他向家人保证,不会耽误学习。母亲见他坚持,便对他说:“你自己喜欢就去。不过,跑步会很辛苦,只有坚持,爱拼搏,就能跑出自己的一片天。”

 

()母亲的鼓劲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为了支持黄国雄,母亲李伟坚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骑自行车载着他去体校训练,然后回家做早餐,再去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母亲的鼓励和支持,1989年,黄国雄如愿实现了母亲梦想,进入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成为一名省队的专业运动员。1990年,他又进入广州市体工队,并到二沙岛广东省体工队训练。后来,黄国雄获得全国大学生4100米接力赛冠军。

“我跟妈妈感情比较好,那时候,我在广州,每一两周都会给她写信,汇报近况。当运动员,成绩总是有起有伏。每次我成绩波动,心情不好时,妈妈都会鼓励我,坚持下去,尽力就好。”

1999年,黄国雄退役后,到西村体校担任田径教练,2005年又调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当教练至今,黄国雄为广州市培养了大批短跑后备人才,包括20多人次的省冠军和10多人次的全国冠军。

而今年,他最心疼的学生、11岁的女儿黄昕玥也代表所在小学参加天河区运会比赛,获得了跳远第三名。女儿黄昕玥一直把父亲当做偶像,在奶奶和父亲的指导下接受着短跑训练。

从母亲时代的煤渣跑道,到现在的塑胶跑道,黄国雄一家三代人见证着中国田径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梦想与家风也将一直传承下去。

 

()拼搏家风感染团队打漂亮翻身仗

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十五届广东省运会田径比赛上,由黄国雄等人担任教练的广州体育代表团田径项目共斩获10105铜,位列田径项目金牌榜第一名。

而在2015年举行的上一届省运会比赛中,广州体育代表团田径队只取得4金。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国平说:“田径是运动之母,得田径者得天下,但是广州的田径项目近几年都处于调整期。所以,我们加大了投入。”从2015年起,为了备战今年的省运会,黄国雄和同事们憋着一口气,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抠好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技术细节。

最终,不负众望,广州田径队获得10块金牌,位居田径项目金牌总数第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一线默默耕耘的教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教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耐得住寂寞的付出,也就没有广州田径的翻身仗。”李国平说,“黄国雄就是学院近百名竞技体育教练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也正是他们为广州的竞技体育作出了贡献。”

“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不会无缘无故。”李国平说,竞技体育来不得半点虚假,特别是田径,全部以时间来说话,黄国雄年纪轻轻培养的全国冠军都有十几人次,全省冠军有20多人次,成绩非常优异。

李国平认为,成绩的取得和黄国雄的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李国平心目中,黄国雄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真诚、脚踏实地,十分喜欢田径。“田径项目是这么多项目中最枯燥的项目之一,每天就在田径场里面赛跑。但是黄国雄有良好的家风,特别是他母亲,以前也是运动员,把这种拼搏精神传承给了他。”李国平说,黄国雄现在是田径专项部的副部长,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良好家风和品质,也带动了整个团队,才有现在田径队良好的局面。


【家风人物】:市直机关工委纪工委 廖文教

 

清正廉洁家风护  夫妻互为廉内助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从小培育我‘尚俭拒奢,廉洁自律’,给我系上人生品格的‘第一粒扣子’。” 短视频《说说我的好家风》展示了一个普通家庭其乐融融的生活日常。视频主角廖文教是市直机关工委纪工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无论以前在部队,还是后来转业地方,好家风伴随他一路成长,成为警醒他严于律己的“苦口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内容接地气,主题立意高,《说说我的好家风》获得专业评委和网友们的好评,入选“十佳”。2018年“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广州市直机关工委组织了85个市直机关单位开展了好家风短视频征集活动,收到30多条正能量满满的短视频作品。“清正廉洁家风护,对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同志来说,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江咏川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

 

()父母“滴灌”好家风 坚守原则抵诱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出身农村,父母不会讲大道理,勤劳、善良、正直、孝顺、节俭、诚实……这些立身做人的宝贵品格都渗透在他们言传身教的细节里。”廖文教说,小时候父母要求他“吃饭不能掉饭粒”;上学了父母教育他“生活费、零用钱要勤俭节约”;工作后父母常叮咛他“人不能有贪念,不是自己的东西,分文不能取”。

直到今天,廖文教依然无法忘记,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背着他跟着邻居去枪决罪犯的现场远远围观。“爸妈指着现场对我说,‘孩子,这就是坏人的下场,记住了没?”廖文教说,他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当时被吓得浑身发抖。正是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他从小明白,“做了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情,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军校毕业后,廖文教被分配到部队做财务出纳,每天手里有不少现金进出。当时,一个亲戚得知他管钱管物,曾找他借2万元救急,当听到他刚工作没有余钱时,亲戚竟然打起了公款的主意,并承诺会给他好处费。“钱是公家的,况且是国防经费,绝对不能动”,廖文教断然拒绝。后来得知亲戚是嗜赌成性、赌债累累,廖文教心有余悸,“当初没有贪图小利,行差踏错,多亏父母家教严格,自己坚持原则”。

在部队20年的锤炼,铸就了廖文教中国军人的一身正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时刻牢记党组织的嘱托,牢记父母叮咛,始终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并迅速成长为市直机关纪工委的业务骨干。

 

()身体力行传家风 夫妻互为廉内助

“传承好家风,是新时代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廖文教说,小时候,在每年最冷的时候,父母都会把住在偏远山区、患有眼疾的外婆背出公路,接来自己家住一段时间,给外婆最好的照顾,尽儿女最大的孝心。后来父亲生病,手术后行动不便,母亲始终不离不弃,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了父亲十几年,周围邻居都佩服不已。

现在,廖文教一家四口与他母亲住在一起,彼此照顾,共同分担,家庭和美,关系融洽。廖文教有一颗热心肠,每逢亲朋好友遇到困难,他就会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昔日经济条件不好的同事家人生病了,廖文教的母亲和妻子一致决定要“省吃俭用,帮助一下”,他们一家老小还专程乘坐高铁去汕头看望;每逢回老家探亲,廖文教会带着礼物探望年迈的邻家老人……

“我的家风并没有多么可歌可泣,就是平凡的生活点滴,父母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也在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出示范,相信孩子们会耳濡目染,从这些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廖文教说。

在廖文教看来,“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与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系列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绝大多数与家风缺失有关。因此说,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生活中,廖文教夫妇对孩子们的管教严中有爱,两夫妇也深谙“平安是福”,互相当起对方的廉内助、贤内助。廖文教的妻子负责单位的展览,业务往来少不了,他时常提点妻子“工作上做到勤勉廉洁”,“业务关系的吃请一概别去”。妻子也经常叮咛廖文教,他的工作性质特殊,要严守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今天的家庭幸福来之不易,要活在当下、好好珍惜”。

 

()视频征集齐参与 弘扬家风正能量

“我在工委工作时间不长,却感受到这个大家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抓得很实;活动也很丰富,比如举办了读书沙龙、‘我是共产党员’故事汇等,家风建设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交了家风短视频的市直机关工委党员廖文教如数家珍。

     广州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江咏川介绍,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活动启动后,市直机关工委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组织85个市直机关单位开展“清正廉洁家风护”主题短视频征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创作热情高涨,有的全家老少齐出动,有的整个党支部全出动,拿起手机、相机一起创作脚本故事,寻找身边的榜样。

     很快,收到30多条正能量满满的短视频,机关党员干部分享了“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等方面的好家风故事。

     同时,市直机关工委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宣传各单位开展家风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读书活动、名人事迹展览、廉政书画展、诵读家风家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党员干部好家风建设进行多层交叉立体式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再一次教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民风淳、党风端、政风清。家风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个人的进退荣辱,更与党风、政风、行风、社风关系密切,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江咏川表示,建构具有时代特质的家风家训,持续开展“弘扬广州好家风”活动,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机关干部净化心灵,强化廉洁意识,以好家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优良家风涵养党风政风行风社风。

 


【家风人物】:海珠区税务局 卢丹

 

“严”妈妈教会他责任、奉献与担当

“我的妈妈在普通人眼里,是温柔善良的大美女,在爸爸眼里,是家里的财政大臣,她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可是她最喜欢的还是工作服。”短视频《我的妈妈》用孩子稚嫩的语言、童真的视角,将妈妈工作和生活中的严与爱娓娓道来,赢得近万点赞。近日,记者走近获奖视频《我的妈妈》的主人公卢丹以及她所在的海珠区税务局,了解背后的好家风故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短视频:短短两分钟传递“廉洁”“奉献”“责任”

记者在海珠区税务局见到视频的主角卢丹,她比镜头里要清瘦。卢丹是海珠区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科副科长,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视频中的小男孩是她5岁的小儿子,讲述的却是她与8岁大儿子之间的故事。“《我的妈妈》讲的也不仅是我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卢丹告诉记者,“妈妈”是一个集体概念,除了她这个二孩妈妈,还有忍住严重妊娠反应坚守在办税厅第一线的准妈妈,提前结束产假、天天“背奶”上下班的妈妈,因投身税务体系改革放弃陪伴孩子高考的妈妈,家里孩子发烧生病却留下来加班的妈妈……是海珠区税务局所有勇于担当、崇廉拒腐、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的的妈妈员工的缩影。

短片中,小男孩有一个困惑:“为何妈妈收到一个全是漂亮裙子的包裹却不开心,还在电话里说‘我是一名国家公务员,请你把东西拿回去’?”这源自卢丹的亲身经历。“寄包裹是这几年出现的新型贿赂手段,作为税务人,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卢丹解释,尽管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廉洁”这个词已扎根在他的心里。

    小男孩还有一个又爱又“恨”的周末:爱是因为妈妈会带他吃好吃的,“恨”则是因为妈妈要求他早早完成作业、分担家务。这也是卢丹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加班是税务人的常态,每逢要加班的周末,卢丹总是要求孩子在家写完作业,然后带着他回单位,“一来培养他计划做在前面的习惯,不要拖拖拉拉,二来怕他跟着我加班,分了心写不完作业。”不仅如此,小男孩还要帮助工作繁忙的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做家务。让卢丹欣慰的是,大儿子虽有时念叨“弟弟不在几天就好了”,但还是十分懂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帮弟弟洗澡和擦屁股。在她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孩子学会奉献、懂得责任。“一个人的责任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短片最后,妈妈把这样的体悟传递给了儿子。

    短短两分钟,《我的妈妈》以孩子的视角,用略带稚气的口吻描述妈妈如何教会孩子“廉洁”“奉献”“责任”等美德,收获了近万点赞。海珠区税务局工作人员陈海云介绍,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拍摄角度,是因为“想通过这样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家风故事传达出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和力量”,这也正是它感动万千观众的关键所在。

 

()主人公:好家风是爱学习爱生活爱分享”

“爱学习、爱生活、爱分享”是卢丹对自己家风的总结。她所在的科室主要负责税收政策的解释工作,为了让基层办税员更好地理解政策开展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每次孩子在做作业时,看着一旁钻研税收政策的妈妈,就会问“为什么你们大人也有考试,有作业?”这时,卢丹就会告诉他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必要。

    在卢丹眼中,投入工作与享受生活并不相悖。虽然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别人少,但在她眼中,陪伴并不取决于数量,而是在于质量。她家有两项不成文的规矩,一是每晚睡觉前,她都要和两个孩子关了灯躺在床上聊天,讲讲一天里各自的遭遇,二是每周都有一个“家庭主题活动日”。“每一天,孩子们会告诉我学校里的趣事和心事,我也会分享工作中的种种,从未间断。孩子在这种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妈妈能与他们共情,会更有安全感。而每一周,我们总会找一天来组织家庭活动,一起读读书、看电影,或者画画、出游。”

    “分享可以让一份快乐变成双份快乐”。卢丹总是以浅显的语言教育孩子,分享是二孩家庭中孩子的必修课,如今乐见兄弟两和谐相处,她也省却了很多烦扰。“最近,大儿子所在的小学开辟了图书角,他还‘豪捐’了20多本书呢。”卢丹笑笑说。

    像卢丹这样的家庭,在海珠区税务局还有很多。曾经荣获过“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的吕雪芬一家的家风是助人。吕雪芬带着女儿去过揭西看望残疾弃婴,去过一德路给流浪者派盒饭,去过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十多年间,女儿从一个小小志愿者长成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为了让吕雪芬安心做公益,丈夫担负了绝大部分的家庭责任。这份助人的好家风也传递了到了单位,“在她的带动下,单位每年都会开展‘衣旧情深’捐资捐物活动,大家都很踊跃参与,同事家有不需要的完好的物资,都会拿到吕雪芬办公室的架子上,再通过她送到山区去。”海珠区税务局工作人员陈蕴介绍。

 

()海珠区税务局:以良好家风净化党风引领税风

    近年来,海珠区税务局也积极组织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将“好家训好家规”征集活动与税收中心工作、税务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结合起来,在全局范围内兴起讲道德、重家风、守家规的新风尚。

    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海珠区税务局推进家风建设的主要方式。线上,充分利用“领跑者”掌上文化平台,推荐《曾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经典,通过“微悦读”栏目定期推送名人家训、家风轶事等。线下则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分享、展示、学习活动。单位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了主题分享会,分享职工的家规家训及家族故事。同时,在单位推送经典家规家训19条,并组织员工中通过撰写文章、艺术创作对这19条家规家训进行诠释,让这些引人向上、情感真挚的家规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近,海珠区税务局还开展了廉政文化征集展示活动,收集由职工及家属创作的廉政作品打造“廉洁墙”。让陈海云印象最深的是“廉洁墙”上的一篇古文《倡廉者说》,其中写道,“公生明廉生威,惩腐倡廉治国理政之途也。一则惩腐,天下无不欲贪之人,贪何所惧,依法治国者也,大凡贪腐者,依法惩之……二则倡廉,择志洁行廉者树之……上宣之,下习之,则廉政立也。”这让她感受到同事的文采斐然,也体会到单位好家风系列活动开展的深入人心。“廉洁是税务人的生命线,它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事。通过培育、践行良好家风,才能进一步净化党风、引领税风。”陈海云说。

 


【家风人物】:广州詹天佑小学

 

家校共育  践行好家风

各出所知,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每天,广州詹天佑小学都会传出朗朗诵读声。作为一所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小学,詹氏家训深深植根在学校每一个孩子心里。如今,詹天佑文化”“精诚教育已成为詹天佑小学的校园文化。

作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詹天佑小学开展了家训家风家规进校园活动,弘扬广州好家风,家校共育践行家校公约,让孩子在公约下约定,在公约下成长,共建和谐校园、幸福家庭。该校拍摄的短视频《校园好家风》,获得了2018“弘扬广州好家风”十佳优秀短视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家校公约》扬家风

     作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詹天佑小学从2010年起就开展了制定家庭公约的活动,发动老师、家长整理、创建自己家族、家庭的家训家风家规,把良好的道德风尚、做人做事的规则带进校园。从2017年底开始,学校又酝酿制定家庭公约的升级版---家校公约”。

校长郭裕坚介绍,学校经过调查、专家论证、征集海选等,提炼出三条“家校公约”:相敬相爱、同学同阅、互信互助。为此,学校还专门制作了67页的“家校公约”小册子,要求孩子每天学习一则与詹天佑好家风好家训相关的故事,家长陪伴孩子日念一好——教孩子学会感恩,知道感恩的人内心一定是个有温度的人;日行一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日思一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常反思常自省,让孩子饱受好家风的滋养;同时,也引导家长们在家里组织召开家庭会议,每个家庭成员说出自己希望父母(或孩子)做到的事情,定下约定。通过这种平等面对的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重要,家长也听到了孩子的心声。

我们以家校公约为抓手,以詹天佑言传身教、淡泊名利、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努力发扬奉献国家、勇于创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家风为标杆,以家庭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方向为指引,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落地推进,对存在问题的家庭‘纠偏扶正’,对榜样家庭给予‘锦上添花’,让更多家庭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在公约下约定,在公约下成长。”郭裕坚说。

    

()家长沙龙育家风

  每周五,詹天佑小学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家长沙龙,通过讲座、亲子游戏、分享会等形式共同探讨家校共育,答疑解惑。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作业时,总会忍不住火大吼娃。家长沙龙上,专家和老师会引导家长们通过一起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

一次家长沙龙结束后,一年级施雅恩家长在感言中写道: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要靠启发,用管控、权威等方式来要求学习,孩子会呈现出对立和不稳定的状态。信心、耐心、宽心非常珍贵,就像和煦的阳光,滋润的雨露、沁心的微风,孩子们若是得到家长老师的关爱以及能量养料,当生活和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能坦然面对,接受考验并有信心渡过难关,自然可以茁壮成长。

詹天佑小学教导主任陈敏表示,通过每周举办的沙龙活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多孩子主动打开心扉,与爸爸妈妈交流,而家长们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更多了,家庭更加和睦,这些都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家风照耀成长路

     天佑心、精诚路是詹天佑小学的核心办学理念,精心做事,诚信做人,是学校对孩子们的期许。好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陈敏表示,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詹天佑小学,许多家长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好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该校学生林敬修、林敬信的父母原本在外地工作,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他们申请调回了广州。林妈妈给老师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做事情极其认真细致。她曾经参加过一个关于家委会重要作用的征文比赛,第一稿交到学校时,老师们都觉得写得非常好,可林妈妈却改了三稿,仔细认真的劲头让老师们很感动。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孩子做事情也非常认真,字写得工工整整。林敬修的书法作品还曾经在杂志上发表。

一年级刘睿姿的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凡事要坚持。家校公约手册,他们每天记录得认真仔细,虽然工作很忙,也坚持每天利用饭前饭后的零碎时间,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每天陪孩子总结一天的得失。刘睿姿是一名粤剧小演员,睿姿妈妈的工作时间不固定,为了不耽误一节课,她会特意调班陪伴女儿上戏剧课。学戏是一件比较苦的事,但在家长的感召下,孩子始终坚持着。在老师们眼里,刘睿姿自信、阳光、有气质,小演员的味道越来越浓。

    

()优秀家风进校园

     好的家风、校风带给学生的影响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不仅是詹天佑小学,在广州,还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学校,他们利用自身的历史渊源,打造浓郁爱国主义色彩的校园文化,弘扬优秀家风,照耀孩子们的成长路。

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深入推进优秀家风进校园建设,今年更是在全市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市属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及局属各学校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家风教育,推送了一批优秀家风短视频作品。

如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大中小学、幼儿园都高度重视家风传承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家长积极投身家庭文明建设,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广大青少年在好家风中浸润成长,提高家校携手育人的实效。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 滚到页顶